今天烟台家教网小编跟大家了解下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
1 句号
一句末尾用句号,语气平缓调不高。
读书见它要停顿,作文断句莫忘掉。
基本用法
1. 用于句子末尾,表示陈述语气。
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、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,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。
例如:济南市山东的省会。
2.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。
例如:请您稍等一下。
2 问号
有疑有问用问号,设问反问也需要。
遇它读出语调来,看书见它要思考。
基本用法
1. 用于句子的末尾,表示疑问语气(包括反问、设问等疑问类型)。
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、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,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。
例如: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?
2. 选择问句中,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,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。
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,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。当选项较多或较长,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,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。
例1: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,还是诗人的虚构?
例2: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:现实主义的?传统的?大团圆的?荒诞的?民族形式的?有象征意义的?
通常应先单用,再用叠用,最多叠用三个问号。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。
例如:这就是你的做法吗?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??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???
4. 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,即用于句内,表示存疑或不详。
例如:马致远(1250??1321),大都人,元代戏曲家、散曲家。
3 感叹号
感情强烈句和段,其中叹号常出现。
请求反问都该用,有它文章起波澜。
基本用法
1. 用于句子的末尾,主要表示感叹语气,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、反问语气等。
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、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、反问语气和语调,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。
例1:才一年不见,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!
例2:你给我闭嘴!
2. 用于拟声词后,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。
例1:咔嚓!
3. 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,可叠用叹号;表达强烈语气时,也可叠用叹号,最多叠用三个叹号。
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。
示例1:轰!!!在这天崩地塌声音中,女娲突然醒来。
示例2:我要揭露!我要控诉!!我要以死抗争!!!
4. 当句子包含疑问、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(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),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(问号、叹号各一)。
示例1:这点困难能把我们吓到吗?!
示例2: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,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?!
4逗号
标点符号谁最忙?逗号使用最频繁。
句子中间要停顿,往往由它来值班。
基本用法
1.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,除了有时用分号,一般都用逗号。
示例1: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,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。
示例2:学历史使人更明智,学文学使人更智慧,学数学使人更精细,学考古使人更深沉。
示例3: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反映现实,要是不相信我们的世界存在和谐,那就不可能有科学。
2. 用于下列的各种语法位置:
① 较长的主语之后
示例: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,都令人叹为观止。
② 句首的状语之后
示例:在苍茫的大海上,狂风卷集着乌云。
③ 较长的宾语之前
示例: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,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。
④ 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(或其他成分)之后,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
示例1:他呢,倒是很乐意地、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。
示例2:(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。)可是整个村子??白房顶啦,白树木啦,雪堆啦,全看得见。
⑤ 较长的主语之间、谓语之间、宾语之间
示例1:母亲沉痛的诉说,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,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。
示例2: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,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,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。
示例3:必须懂得,对于文化传统,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,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。
⑥ 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、定语之前
示例1:真美啊,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。
示例2:她吃力地站了起来,慢慢地。
示例3:我只是一个人,孤孤单单的。
3. 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:
① 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
示例1:老张,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,上星期已经调走了。
示例2:车,不用说,当然是头等。
② 语气缓和的感叹语、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
示例1:哎呦,这儿,快给我揉揉。
示例2:大娘,您到哪儿去啊?
示例3:喂,你是哪个单位的?
③ 某些序次语(“第”字头、“其”字头及“首先”类序次语)之后
示例1: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?原因有三:第一,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;第二,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;第三,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。
示例2:《玄秘塔碑》之所以成为书法的范本,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:其一,具有楷书的点画、构体的典范性;其二,承上启下,成为唐楷的极致;其三,字如其人,爱人及字,柳公权高尚的书品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。
示例3: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:首先,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染问题;其次,是滥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;再次,是空话和废话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。 , |